病毒性腸胃炎宣導

作者 : 詹佩蓉 發佈日期 : 2021-03-23 最後更新日期 : 2021-03-23
近日某國小發生疑似百名師生群聚感染案,為維護學校師生健康安全,健康中心提醒:
一、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,造成食物中毒事件,其發生的主要原因為冷藏及加熱處理不足、食物調製後在室溫下放置過久、生食與熟食交互污染、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良、調理食物的器具或設備未清洗乾淨及水源污染等。

二、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宣導預防食物中毒「五要」原則:包含要洗手、要新鮮、要生熟食分開、要徹底加熱及要低溫保存。

三、目前亦為病毒性腸胃炎好發季節,具有高傳染力,容易引發群聚感染,提醒學生「如廁後」、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」應落實以肥皂勤洗手,倘發現班級內有出現嘔吐、腹瀉之零星個案,應加強辦理環境消毒工作,並提醒該生儘速請假就醫,落實生病不上班、不上課原則,減少校園群聚事件發生。

  腸胃炎係指胃、小腸或大腸的發炎,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可導致病毒性腸胃炎,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、諾羅病毒及腺病毒。台灣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,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。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;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。諾羅病毒常見流行於學校、醫院、軍營、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處。

傳染窩
  1.諾羅病毒,人是唯一的帶病毒者。
  2.輪狀病毒除了感染人之外,也會感染牛和靈長類動物,但型別不同,動物身上之輪狀病毒並不會傳染人。

傳染方式
  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,食用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,吸入病患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,皆可能受到感染。

臨床症狀
  主要症狀是水瀉和嘔吐,也可能會有頭痛、發燒、腹部痙攣、胃痛、噁心、肌肉酸痛等症狀,通常感染後1~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,症狀可以持續1~10天,病程的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。家長應特別注意孩童因嘔吐或腹瀉造成體液大量流失,引發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的情況發生。

預防方法
  1.注意個人衛生,備餐前、進食前、如廁後,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。
  2.蔬果要清洗乾淨,避免生食生飲。
  3.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。
  4.出入公共場所時,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。

網址:https://www.cdc.gov.tw/Category/Page/sndL3ibQOtZXgLelyyteHQ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資料來源:疾管署)